愛管閒事的人都有一個特點,就是閒不住,看到什麼事情都想管一管。 比如:鄰居家的誰兒媳婦跟兒子鬧彆扭了,誰家閨女嫁了個年齡略大一些的老公,誰兒子快三四十了還沒找到媳婦兒,愛管閒事的人都要插上一嘴。 「你那兒媳婦也太不懂事了,你看那誰家的兒媳婦多懂事,既溫柔又賢惠。」 「那誰家的閨女找了個跟她爹差不多年紀的老公,肯定是看上人家有錢,不然怎麼會選個老頭過日子。」 「你看那誰家的兒子,都老大不小了,還找不到個媳婦,指定這人有毛病。」 總有些喜歡管閒事的主兒,整天閒來無事,今天東家長,明天裡家短,到處說人閒話,積極作用沒起幾個,人倒是得罪了不少。 要知道,別人怎麼過日子,怎麼活,是別人的事情,實在沒必要對著別人的生活指手畫腳,有這閒工夫,不如多到花園裡賞賞花,實在沒有花就到河邊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多好。 然而對待自己家的人,更是各種指手畫腳,百般強勢。 以至於自己覺得很累,惹得身邊的人也很反感。 前段時間看電視劇《以家人之名》,劇中齊明月的媽媽金玉香就是那種「管的太多型媽媽」,在家裡她永遠擺著一副「唯我獨尊」的高姿態。 認為女兒和老公都必須聽她的,女兒學什麼,做什麼,幾乎都得聽從她的安排,就連女兒齊明月跟誰做好朋友都得聽她的,倘若有一絲忤逆,她就會嚴厲訓斥,這使得女兒月亮內心十分牴觸,並漸漸產生逆反心理,於是在高考的時候故意少填一張答題卡來表達對自己母親的強烈不滿。 而她的丈夫更是因為怕麻煩而屢屢妥協在她的強勢之下,最終因為再也忍受不了她的強勢以及「管的太多」,堅決要和她離婚。 女人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此,以為自己大包大攬地為家人做每一個決定,是在全心全意地付出自己全部的愛,卻從來不管對方到底願不願意,喜不喜歡,快不快樂,這種「愛」只會壓的人喘不過氣來,沒人想要。 因為這樣的愛,太沉重了,重到讓人只想逃離。 喜歡管的太多的人,不僅會活的很累,還會令被管的人感到很累。 跟喜歡多管閒事的人相處,也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你做個什麼,一旦對方看不慣,自己就要被數落一番,相信沒有人能受得了這種窒息感,而愛管閒事的人則會覺得自己勞心勞神,卻吃力不討好,搞得自己很累,還為難了他人。 所以說,不管是對熟悉的人,還是不熟悉的人,凡事都不要管的太多、太寬,該管的可以管,不該管的,請一定管住自己的嘴。 点阅: 9,013
Tag: 老公
天氣晴好的不像話,大寒的節氣,年前的臘月,出去外面走走,迎春花兒開了,玉蘭憋出了銀槍樣兒的花苞,湖邊的柳樹,遠遠的已有淺淺的綠意。叫上老公,開了車去附近的郊野田埂上,挖了兩大袋子土,回家準備趁著午後陽光好,給花兒換些土。 老公開車,我在副駕室里拿著個手機在周末的朋友圈裡閒逛。現在人都不怎麼發朋友圈了,我的朋友圈裡一大半都是工作有交際的朋友,每天會發公司的各類抖音、宣傳軟文,發這些東西有個好處,是每天都能看到與你一樣的人在「動」,壞處是你看到的都是清一色的朋友圈,從頭到下拉下來,就像打麻將摸了個「清一色」。 01 很巧,看到老同學素素朋友圈裡發了張小女兒的照片,孩子扎著朝天辮兒,穿著粉色的小棉襖,戴著個草莓口罩,在幾株開得正好的蝴蝶蘭前——只可惜孩子帶著大大的口罩,掩住了臉上應比花兒還燦爛的笑容。 這是在我家馬路對面的公園嘛,我一眼就認出,前幾天才和老公去那兒轉一圈,也恰巧看到了在溫室里舉辦的蝴蝶蘭展。 看發圖片的時間,是16分鐘前。我看到時是中午11點。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想在朋友圈下面留言,然後私信他們一家人過來一起吃個飯。 但我想了想,手滑了一下,沒有留言,也沒有發消息。 不錯,我們是很好的朋友,是那麼很小就在一起的朋友,我們一起上初中、高中,後來在不同城市念大學,又那麼巧地兜兜轉轉,六年前回到這裡,她在隨著老公從原來的城市調過來,在離我家不遠的地方教書。 我們關係一直很好——在我這裡,能聯繫二十年的關係,除了「很好」,沒有其它解釋,朋友在人生的列車裡上上下下,能維持長久,已屬不易 。我們算不上知音,但一直有聯繫,在這座城市裡,更像一種溫暖的存在,在我沒有搬來西區之前,我們都住在市中心的老城區,兩家晚上吃了飯去小公園遛彎兒,就能約著見個面。 雖然說很容易,但一年見面的機會也屈指可數。暑假了約著在一起吃頓飯,過年了約著在一起再吃頓飯,偶爾老家送來些東西,自己吃不完,送別人又怕人嫌棄,就約了晚上都去小公園散步,像接頭兒一樣,在棵老榆樹下的石頭凳子下坐會兒,聊聊孩子,聊聊工作,然後各自散去。 我給她送過母親送來的白菜和菠菜、小鹹菜,她給我送來過婆家自製的五香豆乾、腌糖蒜。她給我拿單位發的書店的購書優惠券,我送他公司發的福利按摩卡。 都不是大富大貴的人家,也有熟了,不客氣不矯情,給了就要,都不記得說謝謝之類的客套話。 02 最近的聯繫,應該是她大兒子中考,大夏天裡,她焦慮的臉上出了痘痘,因為報考在電話里聊了有兩個小時,我們說說話,又讓已經上了高中的我的兒子和他的兒子聊了聊,兩個半大小子也都熟,說來說去,情緒都穩下來。後來孩子的分兒出了,她知道擔心,在微信上留言說了,發通知的日子,我和老公都有些著急,因為作為一個「過來」的家長來說,這分兒有點小懸,還好,等到中午,她發信息來,說剛卡到線,錄了,真好。 然後,就是各自忙碌,她和老公都在學校教學,生活相對有規律,但二寶還小,又沒有老人幫忙,所以也是忙碌;我們兩口子都在企業,天天忙著上班,只休個周日,有時候還要加班。不聯繫,就是各自忙著,就是最好的消息。 我們都是兩年前搬的新家,搬家後就沒有在一起聚過,我搬家的時候沒有叫朋友聚,她也沒有。說有空了聚聚,但一直也沒有,我們都是清寡的人,可能別人不理解,但在我們覺得,這麼清素的關係,挺好。 是的,我們關係不錯,但並不緊密——在一個城市裡,住得近的時候還見幾面,現在搬了家,更是一年都沒有見過了,也會想念,但對想見的念頭,並不強烈。 回到上午那個看到她的小女兒出現在朋友圈的時候。 我給正在開車的老公說,素娟剛才發了照片,應該是帶著孩子在植物園。老公也知道我們是多年的朋友,就說,那你問下,中午一起過來吃個飯。 我笑他倒是熱情。他問我為什麼不發信息問一下。我說正在考慮,我在想,按道理,她要帶孩子來這兒,剛好是周日,她是知道我休息的,應該給我聯繫下,我中午給小妞做點兒好吃的,也許是她有其它的情況,如果想過來,她會聯繫我。 老公說,有道理,按道理,像你們這樣的關係,不會是猜心思,想見就見,不見也罷。 最終,我還是發了私信過去。我問她是不是帶孩子來了我們家對面的公園。她說是啊,可不是今天,是上周六,和他鄰居一家一起開車過來看蝴蝶蘭展的。 她在電話里說,我知道你沒有休息,所以沒有打電話,要是今天去的話,肯定會提前聯繫。 都沒有多說什麼,我說,假期有空再過來,聯繫下,我給你們做頓飯。 她樂呵呵地說,行啊,看情況,能聚就能下,不聚抽空打個電話。 我說,好。 住在一個城市,整整一年,我們沒有見過一面。同樣在一年裡沒有見過面的老友很多,有時候看到遠方的朋友發了動態在自己的城市,我也會自私地裝作沒看見——如果他想見你,就會打電話給你,不會通過朋友圈來告訴你,我來了,你約我吧。 03 在小城上班的時候,有一個姐妹,也是我二十多年的朋友,是兒子認的乾媽,我們也很少見面——不是很少,已經幾年了。 離了那個城市,我們的情誼一直在,聯繫不多,但彼此都知曉,是一生里難得的朋友了。 但依然是極少見,甚至極少聯繫,三五個月不打個電話,也是常態。 到了我們這樣的中年,似乎任何費心思的活動和計劃都不再感興趣。不願意參加六人以上的聚會,覺得一張桌子上擠六個大人已是聊天的極限,如果是一大桌子人一起吃飯,那一定是繞不開的聚餐或者工作,不作數的。 那英有一首老歌,我很喜歡:想見不如懷念,就算你不了解,我也要對你說,再見。 有些涼薄的意味,卻像極了中年人對待生活里人與事的態度。 朋友圈裡有幾百人,可真正讓你想在某一時刻必定要去見的人不多。如果有這樣的時刻,我會馬上告訴他或她,我很想她,我要去見她。 寫在最後: 但於我的生活里,更多的是,想見不如懷念。 你從我的世界路過,我們有過緣分或情誼,我一直記得。 而你從我的城市路過,如果你想見我,記得聯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