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也許你身邊的人,是於千萬人之中,於千萬年之中,拼盡全力才來到你面前,所以請珍惜每一段來之不易的緣分。
不要虧欠,不要計較,也不要猜疑,因為關係變壞,都是從這些詞開始的。
知乎上,有一個這樣的問題:
「勢均力敵的愛情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其中有一條回答說:
「互相理解,互相追逐,因為持平,所以不論怎麼跑,都不用擔心弄丟對方。
我不用因為高攀你而忐忑不安,亦不用因為低就你而居高臨下,
我想要的,是一份對等的愛情,既不仰望,也不俯視。
因為沒有虧欠,愛與自由終於走到了一起。」
你們棋逢對手,勢均力敵,才能彼此懂得,彼此理解,彼此溫暖。
因為精神上的匹配,才是真正的門當戶對。
電影《喜劇之王》中有這樣的一個片段:
雷爺帶兩小弟敲詐一位路邊的阿婆,而阿婆窘迫得身上只有一百塊,卻也被連嚇帶騙搶走了。
伊天仇見阿婆慘狀於心不忍,故意扔了一百塊在塊地,提示阿婆掉錢。
他本可以直接送給阿婆一百塊,卻選擇了另一種方式,讓阿婆以為是自己運氣好撿到的。
為的是不想讓阿婆產生虧欠感,也不想留名,不圖他人感謝。
真正的善,是不圖回報,不求留名,潤物無聲的。
不是你給予了多少,而是你付出了,他人卻不生虧欠感。
人與人的交往也是如此,一段良性的關係,不是讓對方產生虧欠感,然後自己占據道德的高地。
而是在日常的相處中,有來有往,以達到一種微妙的平衡。
虧欠多了,愛就變了味,失了衡。失衡久了,感情就淡了,怨懟就生了。
而平等相處,是一切關係良好發展的基本法則。
一段好的關係里,可以有感動可以有遷就,可以有付出可以有包容,但要不得的是這種虧欠感。
愛是一場博弈,過強的對手讓人疲憊,太弱的對手讓人生厭。
保持與對方不分伯仲、勢均力敵,才能長久地相依相惜。
有個名叫韓宗儒的人,與蘇軾交情頗深,隔三岔五的就給蘇軾寫信,收到蘇軾回信後,他就拿著蘇軾的手跡去換錢買羊。
後來,黃庭堅知道了,就拿蘇軾開玩笑說:
「古有王羲之以字換鵝,今有老師以字換羊啊!」
蘇軾聽完哈哈大笑,不置可否。
一日,蘇軾正忙於公務,而韓宗儒一日之內連寫了幾封信,並專門派了一個人站在門外等候蘇軾回函。
蘇軾並沒有生氣,而是幽默地告訴門外等候的人:
「回去告訴韓宗儒先生,本官今日斷供!」
韓宗儒拿蘇軾的私人書信換錢買羊,確實不是做朋友的道理。
但蘇軾並沒有直接叱責對方,撤對方的面子,而是一笑置之,幽默的拒絕。
其實,友誼不僅是在友好的氣氛中鋪陳的,同時也會在不斷的犯錯中經受著各種的考驗。
如果抓住一點小毛病就得理不饒人,恐怕很多友誼都難長久,很多朋友都會輕易流失了。
只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不觸碰做人的底線,很多事都可以放開胸懷去包容。
不計較,不僅是一種優雅的姿態,更是一種高潔的品格。
有一句話說得好:
「幸福不是收穫得多,而是計較得少。」
人生是一個充滿奇遇的旅途,又何必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
對他人不指責,不計較,其實也是放過了自己。
多一分計較,便會多一分憂愁煩惱;少一份計較,才能多一份從容自在。
多少相扶,不曾離棄;多少計較,讓感情歸零。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別太計較,感情只適合自然流淌。
東野圭吾說:
「世界上有兩種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
人心經不起試探,一試全劇終,人心也不該高估,高估最終只會讓自己撲空。
表演藝術家英若誠曾經分享過自己的一段親身經歷:
他生長在一個大家庭中,每次吃飯都是幾十個人坐在大餐廳中一起吃。
有一次,他突發奇想,想要看一看大家因為找不到他而緊張慌亂的樣子。
於是,吃飯前,他把自己藏在飯廳里一個不被注意的柜子中,打算等到大家遍尋各處再跳出來。
沒想到,大家絲毫沒有注意到他的缺席,等到所有人都酒足飯飽,一一離去,他才灰頭土臉的走出來吃了些殘湯剩菜。
從那以後,他就告誡自己:
「永遠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則就會大失所望。」
對別人期待過高,往往會把自己置於被動的地位,對方的一舉一動都會波動到你的心情。
漸漸地,連自己的喜怒哀樂都不能掌控,像個提線木偶一樣,連情緒的線,都交在對方的手上。
常言道,情深不壽,慧及必傷,太重感情的人,更容易被感情所傷。
這世間有太多的事與願違,我們不能強求別人對我們上心,但我們可以保護好自己的心,別期待過高,登高必跌重。
不高估,不強求,愛恨隨意,冷暖自知,如此這般,擁有了自是幸運,失去了也不會崩潰。
畢竟人生一場戲,來來往往皆天意。
正如周國平所說:
「對於人際關係,我逐漸總結出一個原則,就是互相尊重,親疏隨緣。」
人生的快樂,不在於你看清了多少事,而在於你看輕了多少事。
從現在起,不心生虧欠,不計較得失,不高估人心,
用真誠,平等和順其自然,去擁抱和感恩每一個遇見,珍惜每一段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