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著走著,我明白了,也看透了

走著走著,我明白了,也看透了

人生的常態,就是有聚有散,有得有失,就像山峰一樣,總有高低,起伏不斷。

曾經,我們是鮮衣怒馬的少年,一日看盡長安花。

走著走著,漸漸明白生活並不都是盡性盡情的,萬事萬物都有力所不能及之處。

此時我們能做的,就是看透,看清,看淡。

走著走著,愈發覺得孤獨是人生的常態,能遇到一個懂你的人固然好,沒有也不必強求。

畢竟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角落,你走不進來,我也走不出去,它的用處,是用來安放疲憊的心靈。

網上有一條教人快樂的微博,內容是這樣的:

「無法開心享受人生的人可以記下以下4點:

第一,人生沒辦法取消。出生在人世之後就無法重來,不好好享受就虧大了;

第二,今天不快樂並不代表明天也會不快樂;

第三,只要有享受人生的意志,做出行動的勇氣,就一定可以好好的享受人生。人生會因此變好的,沒關係的;

第四,感到不安時,就睡吧,睡得飽飽的。」

你看,快樂說都底,是要自己給自己的,即使沒有人陪,也要學會照顧好自己的心情。

畢竟人生這場迎來送往的修行,就是你送送別人,別人也送送你,大部分人只能陪你一程,不能陪你一生。

莊子說:

「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熱鬧是別人的狂歡,而孤獨是自己的自由。

相聚總是短暫,唯孤獨綿長,學會與孤獨為伍,才能找到浮世清歡。

金庸曾借筆下人物說:

「天上的白雲聚了又聚,散了又散,人生離合,依復如斯。」

人生一世,所有的人來人往,聚散離合,都是緣分使然。

緣來便聚,緣盡便散,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往後餘生,與孤獨和解,做自己的知音。

都說幸福的樣子千篇一律,不幸的人卻各有各的不幸。

很多人都只能看到別人所擁有的,卻沒看到別人所失去的,沒有人的生活是真正的容易。

當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的時候,可能自己亦是別人眼中的風景。

所以不必羨慕別人,珍惜現在所擁有的,過好自己的人生才最重要。

2020年的奧斯卡最佳真人短片獎,《鄰居的窗》中,主人公是一對中年夫妻,育有三個孩子,婚姻生活平淡而瑣碎。

一日,兩人坐在餐桌前吃飯,透過窗戶,看到對面的新鄰居在甜甜蜜蜜,於是兩人開始回味年輕是多麼美好。

後來偶然的一次,女人推著嬰兒車進門,看到男人悠閒地坐在窗前望著鄰居家,她積攢很久的怨氣瞬間爆發了:

「我一個人帶三個孩子逛動物園還下著雪,幫他們擦鼻涕,上廁所,餓著肚子不說,還弄傷了膝蓋。

我知道我回不去22歲了,但是你羨慕別人的樣子讓我感覺很難過。」

後來失眠的日子裡,女人總是拿起望遠鏡,看向對面的窗戶。

直到平常的某一天,女人發現鄰居家的年輕男子披著白布,被推了出去。

她跑下樓,看到了淚流滿面的年輕女子,女子竟認出了她來。

「我的丈夫,病得很重,我們非常羨慕你可愛的三個孩子…..」

年輕女子泣不成聲地說。

原來,在她羨慕鄰居生活的時候,鄰居也在羨慕著他們。

而一直困擾她的「煩惱」,竟成了鄰居奢求不得的幸福。

《誰動了我的奶酪》一書中寫道:

「永遠不要把自己和別人比較,也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和他人的比較中。

羨慕別人的生活,就是把和他人做比較的負面結果,最後會反饋到自己身上。」

因為過好自己的生活這件事情,和別人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不必仰望別人,你就是自己的風景。

正如文學家王爾德所說的:

「做你自己,因為別人都有人做了。」

有句諺語說:

「一怒之下踢石頭,只有痛著腳趾頭。」

比一件糟糕的事情更可怕的,是你用糟糕的態度去面對它。

看過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

有個男人清早洗漱的時候,把自己的手錶放在了桌子上。

他的兒子不小心把手錶碰到地上摔壞了,男人氣得把兒子揍了一頓,還埋怨妻子沒看好兒子,兩個人吵了起來。

男人氣急敗壞地摔門出去,路上想起有一份重要文件忘記帶了,他匆忙回家取。

可沒有人在家,他只得打電話讓妻子回來送鑰匙。

妻子趕回家時,不小心撞翻了路邊的一個小吃攤,賠了一筆錢。

男人沒等到妻子回家,因為遲到也遭受了罰款。

費斯汀格法則認為:

10%的生活,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取決於你做出的反應。

在這個故事中,摔壞手錶就是其中10%,而後面的一系列的事情則是另外的90%,是由埋怨引起的。

面對人生得失時,一顆平常心,比一百種智慧更有力量。

人這一生,得與失,都是常態。

不是此處得、彼處失,就是彼處得,此處失,得得失失,失失得得,才構成了「人間事」。

正如席慕容的那首詩《寫給幸福》:

「挫折會來,也會過去。熱淚會流下來,也會收起。沒有什麼可以讓我氣餒的,因為我有著長長的一生。」

別為昨日憂愁,別為瑣事煩擾,因為真正的人間清醒,是努力活著。

餘生,願你所有快樂,無需假裝;願你此生盡興,赤誠善良。